摘要: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建一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中建集團各項工作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發揮“中國質量獎”獲獎企業的標桿引領作用,堅持“全局一盤棋”,發揮企業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優勢,調動全局力量和各方資源,迅速形成防疫復工的強大合力,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與時間的賽跑”中,展現了中國建造的專業能力、服務效率和先鋒精神。
關鍵詞: 穩崗就業 復工復產 脫貧攻堅 全球戰疫
一、背景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建一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中建集團各項工作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發揮“中國質量獎”獲獎企業的標桿引領作用,堅持“全局一盤棋”,發揮企業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優勢,調動全局力量和各方資源,迅速形成防疫復工的強大合力,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與時間的賽跑”中,展現了中國建造的專業能力、服務效率和先鋒精神。
二、責任行動
(一)生命生計直通車 推動農民工返崗就業
農民工是工程建設的主力軍。面對疫情,中建一局始終把農民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為推進產業鏈復工復產,確保農民工健康安全返崗,中建一局開通“復工直通車”“點對點”開到工友家門口。所有在建項目營地實施封閉管理,到達工地及時開展核酸檢測,建立健康動態臺賬,設置臨時隔離區,作業和生活區域定時消殺,統一為工友定期發放足量防疫物資和生活用品,安排專職衛生員送餐,結合班組安全教育進行防疫演練。2月18日中建一局大興機場安置房項目的兩輛“復工直通車”備足防疫物資、做好車輛環境消殺,點對點迎接13名內蒙古寧城縣工友安全返崗復工。截止6月底,中建一局“復工直通車”接回約3萬名工友健康返崗。
開通“工資支付直通車”保障工友按時拿到工資。中建一局北京港澳中心改造項目作為北京市試點單位,積極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全面推進實名制管理,按照公示的每名工友的考勤記錄,直接將工資打入工友賬戶,取消了工資支付的中間環節,讓項目所有工友都能按時拿到足額工資。
開通“麥收直通車”保障工友務農務工兩不誤。5月、6月是華北、華中地區的麥收時節,中建一局北京實創醫谷產業園項目充分考慮工友需求,根據每名工友家鄉的麥收時間,超前協調工程工序,在確保不影響工程建設進度的前提下,分批分期安排工友安心返鄉完成麥收。
(二)分類分級組合拳 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建一局采取“差異化策略”,根據各區域疫情形勢不斷變化,打出“分區分級、分類指導、有序推動”的組合拳,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中建一局兩級領導班子守土盡責,親自帶隊下沉到全國在建項目一線,分類指導、督導防疫復工,做到檢查督導全覆蓋,同時結合項目履約品質檢查,將常態化防疫工作納入子企業年度考核。
做到疫情防控標準化常態化。根據中建集團部署要求,2月11日中建一局制定發布《施工項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冊》,是所有在建項目疫情防控的標準化、常態化工作指引。中建一局作為主編單位,編制北京市地方標準《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生活區設置和管理導則》,指導北京市工程施工現場“關鍵部位”“關鍵環節”“關鍵人員”的疫情防控常態化。
做到防疫復工科技化。中建一局自主開發“防疫復工寶”小程序,通過“云管理”迅速全面掌握在建項目開復工動態及疫情防控實況。北京實創醫谷產業園項目,將原有的實名制通道升級為集智能測溫、霧化消毒、手部滅菌等功能于一體的科技化防疫通道。深圳前海國際學校項目在工人生活區出入口使用全新AI防疫測溫,實現快速監測面部溫度、第一時間警告提醒,其數據實時上傳前海管理局體溫監測客戶端平臺。
中建一局跑出工程復工復產“加速度”——從千年大計雄安新區到海南自貿區,從東北老工業基地到粵港澳大灣區,從脫貧攻堅工程到重大民生工程,從北京2022冬奧工程到全國生態修復試點工程,中建一局率先復工復產多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69個項目復工復產因帶動了當地建筑行業的復工復產,得到政府和甲方的高度肯定。
湖北按下“重啟鍵”。在宜昌,中建一局承建的鄂西、渝東首個不停航改造機場——宜昌三峽機場新建航站樓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中建一局援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程指揮鄧委,又帶領團隊推進9個湖北在施項目順利復工,幫助2339名工友順利返崗和就業,新中標武漢金融街項目、黃石萬達等項目,完成合同額24.88億元,為湖北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在內蒙古,全國生態修復試點工程——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4月中旬復工復產,壓沙固沙、6萬余畝植綠任務全面完成,1個月內產值破億。在黑龍江,東北地區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科創總部項目一期l標段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在京津冀,雄安綠博園辛集林、園項目按時完成春夏兩季種植計劃,施工速度領先綠博園。在上海,浦東安置房項目10-11地塊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開啟了保障房4.0時代。在粵港澳大灣區,全國首座百米超高層數據中心——深圳前海信息樞紐大廈完成樁基施工。中國地鐵上蓋最高樓——深灣匯云中心項目主塔樓鋼結構封頂。在云南,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項目——云南昭通靖安新區項目交付37棟安置房,12830居民住上了新家。在海南自貿區,亞洲最大免稅城——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2個地塊同時提前3個月開工;海南省首條在地下管廊上鋪設的海綿化道路——海口市長濱路改建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三)從農民到農民工 就業脫貧走向小康
作為中建集團甘肅省隴南市康縣扶貧牽頭單位,中建一局和康縣政府聯動,將“穩就業”與“脫貧攻堅”精準結合,康縣為勞務輸出地,中建一局為勞務輸入地,開創“農民-農民工-產業工人”就業脫貧模式,以33個村作為樣板先行,全力推進“建筑勞務示范村”建設,鞏固康縣摘帽脫貧成果,逐步將康縣培育成“建筑勞務輸出基地”,計劃五年內將康縣打造成為“建筑勞務輸出品牌縣”。截至8月10日,796名康縣貧困勞動力在中建一局穩定就業。
今年42歲的王樣勤,曾是康縣長壩鎮何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現為中建一局西安戶縣管廊工程項目一名木工。2019年7月,他從零開始學習木工技能,很快成長為木工班組技術能手,王樣勤現在每月收入7000元,保障了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王樣勤說:“以前修房子、母親生病欠下的15萬元外債馬上就還清了,接下來就是一心給孩子攢學費了!”
李長華、杜彩虹,是來自康縣大南峪鄉鄭灣村的夫妻。家里的房子因汶川地震倒塌,蓋一座新房需近10萬元。2018年李長華做了胸膜炎積液手術,手術費11萬元。兒子在蘭州上大學,每年學費和生活費至少要2萬多元。2020年3月,夫妻倆到中建一局杭州項目做鋼筋工人,現在每月工資加在一起能有1萬多元,年底就可以回老家重新翻修房子了,孩子的學費也不用發愁了。
康縣王壩鎮王壩村的貧困勞動力王守康,2019年來到中建一局重慶文旅城項目務工,經過專業培訓成為一名電工,現在每月工資有7000元,除了保證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和一家人的開銷,還能再存些錢,他準備今年春節回家把房子翻新。同在中建一局重慶文旅城項目的康縣貧困務工人員李廣林掌握了鋼筋綁扎的技巧,再也不是項目部只會干雜活的了。
三、責任成效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推進復工復產達產的攻堅戰中,中建一局按下“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截至6月底,受疫情影響的境內1142個在建項目全部復工,36個境外項目在符合當地防疫要求的情況下“帶疫解封”,筑牢海外疫情防線,加速海外工程建設。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上半年,中建一局利潤總額、凈利潤等8項年度經濟指標同比提升,納稅合計15.72億元,代發農民工工資82億元,支付民企賬款441億元,減免社會租金200萬元。全面落實“六保”“六穩”,疫情以來新招收1063名高校畢業生,推動27萬工友在中建一局復工和就業,全力以赴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實現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一局力量”。
四、結語
后疫情時代,中建一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遵循中建集團“一創五強”戰略目標,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持續發揮“中國質量獎”獲獎企業的標桿引領作用,扎實做好“六穩”,全面落實“六保”,決勝“十三五”、謀劃“十四五”,確保年度工作目標圓滿完成,為創建“中國建筑旗下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不懈奮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