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新華社、光明網報道中建一局總承包公司羅漢山隧道項目建設事跡。鏈接及原文如下: 新華社: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219938?channel=weixin 光明網:https://travel.gmw.cn/2021-08/27/content_35118262.htm 近日,湖北荊門羅漢山隧道右線全線貫通!然而,成功建造羅漢山隧道,卻是頗為不易。中建一局總承包公司荊門羅漢山隧道項目18 名“羅漢”創新各項施工技術,成功攻克了一系列隧道建造難題,立足主業辦實事。 一座橫亙在荊門老城區和漳河新區之間的羅漢山,直接影響荊門全市300 余萬居民的日常出行。 “羅漢山隧道的地質條件就像‘地質博物館’一樣復雜。”項目總工程師高楊介紹說,“隧道全線淺埋,一不小心就要開天窗,整條隧道穿越煤層、破碎帶,溶洞發育區。隧道上方這成片成片的森林就是國家生態林,在開隧道洞門的時候,為了少破壞林地,我們項目部可沒少精心下功夫。” 項目生產經理張春付指著隧道墻上明顯的一條痕跡說:“看,這就是隧道開挖時遇到煤礦巷道時留下的痕跡。前些天爆破后,整個隧道‘掌子面’基本都是黑色的,隧道上方的水不停地往下流,破碎性巖層的石塊不停地往下掉,往常用的初噴支護措施一點效果都沒有。為了確保安全,當時撤出了所有工人。像這種情況,處理必須要快,否則很容易發生大面垮塌。” 當時項目立即召集所有技術人員趕到現場,大家當即形成了一致決定:采用回填反壓+ 洞內大管棚+ 注漿加固這樣一個綜合處理措施來處理。通俗點說,就是把開挖拉出的土再拉回來,先將整個掌子面回填反壓住,避免隧道上方的巖層不停掉塊。然后再把直徑108毫米的鋼管,一根一根地沿著隧道上方打進去,就好比在隧道頂部形成一個棚子,然后通過這些鋼管往里面壓漿,直到水泥漿液將整個周邊全部加固完成后再開挖。 此外,該項目技術人員還針對羅漢山2號隧道出口段,結合場地內實際情況,提出采用“明渠改水法”,在河道旁邊重新做一個渠道,將四干渠水通過自流方式從上游流下游,這樣就不受時間限制,將施工安全風險降到最低。類似這樣創新方法,隧道施工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